逆变器时序触发脉冲产生电路
在大功率直流-交流三相逆变电源系统中,为达到将直流逆变为三相交流电的目的,对可控硅组系列的触发脉冲是有严格要求的。如:要求每只可控硅的导通角相等,以保持相与相之间的波形一致;触发脉冲占空比为0.5,以保持波形的对称性;触发脉冲的时序相差为T/6(即60°),以保证其相位差为120°;触发脉冲的波形为方波并有足够的脉宽,以满足大电流可控硅的触发需要;以及触发脉冲应用隔离方式输出,来实现可控硅的不同联接方式等。
鉴于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条件十分苛刻,一般的时序触发脉冲产生电路都较复杂,可靠性也差,故采用时基电路555为核心组成的逆变时序触发脉冲产生电路,不仅时序准确,工作可靠性高、功耗小,而且电路简单、元件少、成本低,适于批量生产和新产品开发。
逆变时序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如图39-17所示。
(1)电路组成
IC1时基电路组成50Hz方波发生器;
BG1、C2、D2形成线性锯齿波;
IC2、IC3时基电路组成脉冲移相;
IC4、IC5时基电路组成脉冲展宽;
三极管BG2~BG7组成脉冲功率放大。
(2)工作原理
①50Hz方波发生器
当电容C1以τ1=R1·C1速率充电,且充电电压<2/3电源电压时,IC1处于置位状态,其③脚输出高电平;当C1上的充电电压上升到2/3电源电压时,IC1由置位状态转为复位状态,则③脚输出低电平,电容C1经IC1内部的放电管,以τ=R2·C1的速率放电。当电容C1的放电电压降至1/3电源电压时,IC1又由复位状态转为置位状态,开始周而复始地循环,IC1③脚便输出与电源电压高低无关的50Hz方波。
②锯齿波的形成
场效应管BG1与电位器W组成恒流源,提供一个恒定的漏极电流,随时间增加,电容C2上的充电电压以K·t(斜率K=漏极电流 C2)的直线规律上升。当时间达到方波结束财,输入电压跃变为零,C2又以K·T充的速率经二极管D2和IC1内部的RS触发器迅速放电,使电容C2两端形成与输入脉冲宽度,频率均相等的50Hz斜率为K的锯齿波形。
③脉冲移相
时基电路IC2、IC3为移相电路。其中IC2时基移相电路,其电源是取自稳压管D3、D4,稳压值为十10V。当锯齿波电压<2/3稳压值时,IC2处于置位状态,③脚输出高电平;当锯齿波电压≥2/3稳压值时,IC2由置位状态转为复位状态,③脚输出低电平。
对于IC3时基移相电路,电源电压是取自稳压管D4,稳压值为十5V。当锯齿波电压<2/3稳压值时,IC3处于置位状态,③脚输出高电平;当锯齿波电压≥2/3稳压值时,IC3由置位状态转为复位状态,③脚输出低电平。
显而易见,IC2的③脚输出脉冲下降沿比IC3③脚输出脉冲下降沿滞后T/6时间(相当60°),而IC1③脚输出脉冲下降沿又滞后IC2③脚输出脉冲下降沿T/6时间,故完成三脉冲移相任务。
④脉冲展宽
脉冲展宽,是为了实现每个系列脉冲串的宽度及占空比的一致性。IC2、IC3输出的脉冲下降沿为后一级的触发信号,使IC4、IC5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,IC4、IC5时基电路均工作在单稳状态。
对于IC5单稳电路,当锯齿波电压<2/3稳压值时,由于电容C5不与IC5的②脚相连,③脚输出高电平的时间里,IC5是处于复位状态,而电容C5处于充电状态时,则IC5的③脚输出低电平。当时间到达一定时刻时,输出的脉冲产生负跳变,使IC5由复位转为置位,③脚输出高电平,电容C5以τ=R9·C5的速率充电,待C5上的充电电压达到2/3电源电压时,IC3又转为复位状态,③脚输出低电平,达到脉冲展宽的目的。
对于IC4单稳电路,所不同的是IC4被置位的时间滞后T/6,IC4的②脚置位输入端接的是分压器R6、R7,以获得与IC5一致的触发脉冲幅度。
⑤脉冲功率放大及脉冲分配
由图39-17可知,U1与U4、U2与U5、U3与U6的正脉冲均是交替出现,利用这一规律,可以使三相脉冲变为6组功率放大的顺序脉冲,使电路简化。
以IC1和三极管BG6、BG7电路为例:当IC1③脚输出高电平正脉冲时,三极管BG6反偏截止,BG7管正偏导通,其集电极电流以线性增大,经脉冲变压器互感耦合,在次级上输出矩形脉冲;当IC1的③脚为低电平输出时,BG,管零偏截止,BG6管因发射极电位升高而导通,其集电极电流也以线性增大,经脉冲变压器在次级上输出矩形脉冲。由此可见,BG6、BG7两管交替地导通与截止,在次级上输出的U4滞后U1180°。同理U5滞后U2180°,U6滞后U3180°,而输入脉冲U2滞后U160°,U3滞后U460°,U6滞后U560°,完成整个系列触发脉冲时序分配及脉冲功率放大的任务。
(3)元件作用
电位器W,用来调整场效管恒流值,控制充电速度,确保可靠移相。
电阻R4、R5,分别用来改变IC2、IC3的触发灵敏度,以补偿稳压管D3、D4的参数不一致性。
二极管D5~D10,是用来吸收脉冲变压器产生的反峰电压,保护三极管BG2~BG7。
二极管D11、D12,是用来降低BG2、BG4、BG6的发射极电位,以保证在输入为高电平情况下可靠地截止。
电容C6、C7,是确保在电源接通后,时基电路IC4、IC5工作在复位状态。
电容C3、C4,为电源去耦电容。
(4)元件选择
IC为时基集成电路,选用NE555或5G1555。
二极管D1、D2,选用反向电压大于20V、反向电流小于20μA型的2AK2开关管。
D3、D4为稳压管,稳压值为5V,温度系数小于士0.04%的2CW12。
电容C1、C2、C4、C5为CA型钽电容,切记勿使用电解电容。
BG1为场效应管,选用IDSS>2mA的3DJ6F。
BG2、BG4、BG6选用ICBO<10μA、β>70、BVCEO≥20V的PNP型3CK系列中功率管。
BG3、BG5、BG7选用β>70、BVCEO≥20V的PNP型中功率管3DG12A。
D11、D12为整流二极管,可选用最大整流电流300mA的2CP系列管。
脉冲变压器B的参数,由逆变可控硅最大触发电流决定,对于100A以下的可控硅,可用XE8X16型铁芯,初级绕组用φ0.2mm的漆包线绕150圈;次级绕组用φ0.38mm的漆包线绕75圈。
R1、R2、R8、R914.3kΩ
R3100ΩR4、R568kΩ
R6、R710kΩR10~R151kΩ
C1、C2、C4、C51μF
C3、C8220μFC6、C70.047μF
三相逆变电源可控硅序号图如图39-18所示。
逆变时序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印刷电路如图39-19所示。
点击查看:555内部结构,特点及引脚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