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开发 | 基础入门 | 电路原理图 | 梯形图实例 | PLC基础   《如果喜欢本站,请按 Ctrl+D 手动收藏!感谢您的支持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,电子开发王欢迎您!.

电子开发网

电子开发网电子设计 | 电子开发网Rss 2.0 会员中心 会员注册

★电路公式手册,最新版《电子电路公式计算器》,电路公式查询手册 电路公式计算器【电子从业人员必备手册】
☆十天学会单片机实例100 c语言 chm格式。资料内容详细,覆盖例子多,内容广【电子从业人员必备手册】
搜索: 您现在的位置: 电子开发网 >> 电子及机械行业 >> 机械原理 >> 正文

蜗轮蜗杆传动比如何选取
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2499    更新时间:2021-10-14

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是 I=n1/n2=z/K ,其中n1-蜗杆的转速  n2-蜗轮的转速  K-蜗杆头数  Z-蜗轮的齿数。因此传动比与蜗轮齿数,蜗杆头数,模数等有很大关联。

从传动比公式可以看出,当 Z1=1,即蜗杆为单头,蜗杆须转 转蜗轮才转一转,因而可得到很大传动比,一般在动力传动中,取传动比 I =10-80。在分度机构中, I 可达1000。这样大的传动比如用齿轮传动,则需要采取多级传动才行。

当蜗杆头数增多,效率就会增大,但加工困难。当蜗杆头数减少,传动比就会增大,但传动效率下降。所以蜗杆头数常取Z1=1, 2, 4, 6 。在实际操作中,若蜗杆头数选择1,传动比为 3:1,就不太适合蜗轮传动(因为传动比太小)传动工效低。

所以希望蜗轮速度快时,可从2,4,6开始选取。 选取时尽量不要用模数为3的,因为这是不常用的模数,可选择m=3.15。

蜗轮蜗杆传动 

蜗轮传动:传动比=蜗轮齿数÷蜗杆头数。因此传动比与蜗轮齿数,蜗杆头数,模数等有很大关联。当蜗杆头数增多,效率就会增大,但加工困难。当蜗杆头数减少,传动比就会增大,但传动效率下降。所以蜗杆头数常取Z1=1,  2, 4, 6

如:在实际操作中,若蜗杆头数选择1,传动比为 3:1,就不太适合蜗轮传动(因为传动比太小)传动工效低。也就是蜗杆转3圈,蜗轮转1圈。所以希望蜗轮速度快时,可从2,4,6开始选取。

选取时尽量不要用模数为3的,因为这是不常用的模数,可选择m=3.15

扩展资料

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。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,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。通常在蜗轮传动中,蜗杆是主动件,而蜗轮是被动件。

几何尺寸计算与圆柱齿轮基本相同,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:

1、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,与螺杆螺旋角的关系为,蜗轮的螺旋角,大则传动效率高,当小於啮合齿间当量摩擦角时,机构自锁。

2、引入蜗杆直径系数q是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,使蜗杆分度圆直径进行了标准化m一定时,q大则大,蜗杆轴的刚度及强度相应增大;一定时,q小则导程角增大,传动效率相应提高。

3、蜗杆头数推荐值为1、2、4、6,当取小值时,其传动比大,且具有自锁性;当取大值时,传动效率高。

4、与圆柱齿轮传动不同,蜗杆蜗轮机构传动比不等於,而是,蜗杆蜗轮机构的中心距不等於,而是。 蜗杆蜗轮传动中蜗轮转向的判定方法,可根据啮合点K处方向、方向(平行於螺旋线的切线)及应垂直於蜗轮轴线画速度矢量三角形来判定。


Tags:蜗轮,蜗杆,传动比  
责任编辑:admin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下一个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相关文章列表
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请文明参与讨论,禁止漫骂攻击,不要恶意评论、违禁词语。 昵称:
   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
   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
    [ 查看全部 ] 网友评论
        没有任何评论
    电子开发网:汇集综合各类电子制作与电路图的网站,plc工控技术,模电数电知识,单片机EDA等等!荟萃电路图网站精华,为工程师创造价值。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电子开发网!
    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在线帮助 - 文章列表
    返回顶部
    刷新页面
    下到页底
    晶体管查询